![]() |
|---|
人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致死性人獸共患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腦脊髓炎,發(fā)病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興奮、恐水、畏光和風、怕聲響、咽喉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一旦發(fā)病,幾乎100%死亡。
主要是通過被病獸咬傷而感染狂犬病毒。
目前國內外所用人用狂犬病疫苗均為無佐劑的滅活全病毒疫苗,主要活性成分為滅活的狂犬病病毒。暴露前預防是針對某些可能感染狂犬病的特定人群,如實驗室從事狂犬病病毒研究人員、獸醫(yī)、野外考察人員及狂犬病流行地區(qū)的兒童和成人;暴露后預防則是針對被患狂犬病或可疑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者,在被咬傷后及時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暴露前免疫,用3 針法(0、7、21或28天各肌肉注射1劑)。按照WHO推薦的預防指南,凡被可疑或確定的狂犬病動物咬傷裸露皮膚、輕度抓傷或擦傷皮膚的需要進行暴露后免疫,常用5針法,即在0、3、7、14和28天各肌肉注射1劑,要求每劑效價>2.5IU。約有20%-40%病例在第一針免疫后15-30天產生抗體,45天抗體水平達高峰。
凡被狂犬或其他瘋動物咬傷、抓傷時,不分年齡、性別應立即處理局部傷口(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復沖洗后再用碘酊或酒精消毒數(shù)次),并及時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注射本疫苗;凡有接觸狂犬病病毒危險的人員(如獸運、動物飼養(yǎng)員、林業(yè)從業(yè)人員、屠宰場工人、狂犬病實驗人員等)按暴露前免疫程序注射本疫苗。
暴露前免疫程序為:于0、7、21(或28)天各注射本疫苗1針,全程免疫共注射3劑。
暴露后免疫程序又分為五針法和四針法,具有相同的免疫效果。
五針法:咬傷者于0、3、7、14和28天各注射本疫苗1針,全程免疫共注射5針。
四針法:咬傷者于咬傷當天(0天)在左右上臂各接種1針(共兩針),并在第7、21天各接種1針。
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瘙癢,發(fā)熱、無力、頭痛、眩暈等,一般不需處理,可自行緩解;極罕見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等。
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接種疫苗無任何禁忌證。
暴露前接種者:
(1)已知對該疫苗的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輔料以及抗生素過敏者;
(2)患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發(fā)作期和發(fā)熱者;
(3)患未控制的癲癇和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
家族和個人有驚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癲癇史者、過敏體質者、哺乳期、妊娠期婦女謹慎接種。
忌飲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劇烈運動等。
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閱讀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