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yǎng)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jié)食少餐,如此狀態(tài),都因養(yǎng)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綜合調養(yǎng)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yǎng),于是飲食強調營養(yǎng),食必進補,雖說食補、藥補、靜養(yǎng)都在養(yǎng)生范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食補太過會出現營養(yǎng)過剩;過分靜養(yǎng),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會發(fā)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影響健康。所以,在進行調養(yǎng)時,應采取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補瀉結合、形神共養(yǎng)的方法。
“風從頸后生,寒從腳底入”,御寒保暖要從后背和足部做起。寒邪易傷陽,通過背部侵襲引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有些人到了冬季感冒、咳嗽反復發(fā)作,其實就是跟后背保暖不夠相關,因此,注意背部御寒,至關重要。此外,腳是在人體最下部,也是陽氣最難達到的部位,多數陽虛者都有腳發(fā)涼的情況,特別是在冬天更明顯。所以,冬季可以用一些溫熱的藥物泡腳,來驅寒保暖,鼓舞陽氣引熱下行,針對下半身陽氣虛陰寒重等都有益處。
大雪時節(jié),萬物潛藏,養(yǎng)生也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藏”字當頭。宜早睡早起調養(yǎng)起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大雪以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很多人都喜歡晚上加餐,但夜宵吃太多不利于消化,還易導致失眠,因此,宵夜需控制攝入量,忌食辛辣油膩。
“凍頭暖腳”的說法,古已有之。即:天氣轉冷時要漸加衣物,轉暖漸減。頭部盡量適應自然溫度的變化,不要稍微有點降溫、多點涼意就馬上戴帽子、包圍巾,腳應該經常處于溫暖的狀態(tài),不輕易讓腳受凍。而從現代醫(yī)學的角度來看,頭離心臟比較近,身體能量和養(yǎng)分的供給都比較充足,人體血中氧氣約1/3供給頭部和大腦;而腳離心臟則比較遠,身體能量和養(yǎng)分不能及時輸送,所以腳暖一點的話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環(huán),以保證身體養(yǎng)分的及時供給。
因天氣變冷,很多人冬季睡覺總愛多穿些衣服,其實這樣做不利于健康。養(yǎng)生保健專家介紹,因為人在睡眠時大腦、肌肉進入休息狀態(tài),心臟跳動次數減少,肌肉的反射運動和緊張減弱,中樞神經活動減慢,此時脫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勞,使身體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人體皮膚能分泌和散發(fā)出一些化學物質,若和衣而眠,會妨礙皮膚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發(fā),因此,在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覺。
2022年6月16日-18日,第31屆廣州國際大健康產業(yè)博覽會,邀您相約廣州·廣交會展館,共話大健康領域新局面、新未來。
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閱讀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