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幾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出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詳細遺傳進化圖譜。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2018年4月19日的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enome evolution across 1,01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s”。

釀酒酵母掃描電鏡圖片,圖片來自Mogana Das Murtey和Patchamuthu Ramasamy/CC BY-SA 3.0。
這些研究人員指出,釀酒酵母已被人類廣泛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它是一種被用來制作面包、葡萄酒和啤酒的酵母。它也被科學家們廣泛使用,這是因為它的基因組已被測序并且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他們試圖通過研究釀酒酵母的基因組成來了解它們的進化歷史。
之前的研究已提示著,在葡萄皮上發(fā)現(xiàn)釀酒酵母之后,人類就開始使用它們,并且已有理論認為人類對釀酒酵母的使用最先是在中國開始的。為了詳細地了解釀酒酵母的進化歷史,這些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釀酒酵母樣品---世界各地的釀酒酵母菌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變化,部分原因是自然事件,部分原因是人為干預。通過對釀酒酵母進行基因組全球調查,他們能夠構建出釀酒酵母進化圖譜。這項研究涉及對1011種釀酒酵母樣品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從而獲得1625809個基于高質量參照基因組的SNP(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
這些研究人員報道釀酒酵母從中國遷移出去的理論似乎是正確的。他們還發(fā)現(xiàn),由于與用于釀造啤酒、葡萄酒和清酒的發(fā)酵相關的人為干預,釀酒酵母發(fā)生了廣泛的變化。他們還指出釀酒酵母細胞中的染色體組(倍數(shù)性)數(shù)量對所有受試釀酒酵母物種的適應性產生影響。他們進一步指出具有二倍體狀態(tài)的釀酒酵母似乎比具有其他倍數(shù)性的釀酒酵母更具優(yōu)勢。他們發(fā)現(xiàn)釀酒酵母已喪失了雜合性。他們認為這可能導致他們觀察到的釀酒酵母樣品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這些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除了提供釀酒酵母的詳細進化歷史之外,也為未來的基因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
Jackson Peter, Matteo De Chiara, Anne Friedrich et al. Genome evolution across 1,01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s. Nature, 19 April 2018, 556:339–344, doi:10.1038/s41586-018-0030-5